为全面贯彻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,李沧区持续擦亮“如厕如家”品牌,不断提升公厕智慧化、人性化、精细化管理水平,真正将公厕打造成惠民利民工程。
智慧化公厕彰显科技力量
近年来,李沧区不断提升公厕“智慧化”水平,把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公厕建设中。建立公厕“智慧化”管理系统,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收集数据,通过公厕大厅内的显示屏,实时反馈公厕运行状态,统计分析公厕人流量及使用频率,实时显示公厕蹲位的占用和空闲情况,监测公厕温度、湿度、空气质量(异味)等数据。保洁员信息、监督电话、文明标语及温馨提示等信息。同时,及时提醒公厕内保洁人员通过即时显示信息,调整保洁频次和保洁重点,使保洁更具有针对性,节约人力,提升保洁效率。公厕监督管理人员可通过后台管理端对保洁服务情况、公厕内卫生状况、环境指标进行实时有效监测,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合理配置资源。系统运行后,公厕群众满意度由原来的80%提高到95%,问题整改速度提高一倍。另外,还依托互联网定位手段,对全区公厕位置进行标注,编辑制作了“李沧区数字公厕地图”,居民扫描二维码,即可快速找到最近的公厕并可导航前往。居民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,对所在公厕的服务质量、需要增加的服务设施、其它建议等调查内容直接进行反馈,通过定期对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,了解公厕服务质量和市民如厕需求,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公厕设施及服务进行调整和改进。针对每月评价结果,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,工作人员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。
人性化服务彰显城市格局
李沧区在公厕管理中不断探索人性化服务模式,使市民从细微处感受到人文关怀,体会到更加优良的如厕体验。为有效化解公厕选址的“邻避效应”,使公厕建设、改造后顺民意、贴民心,充分服务周边市民,在建设、改造前期实地调研和现场公示,在公园、车站、医院、学校等公厕附近通过问卷、聊天的方式收集民情民意,观察人流量及使用人群,制定出更加细致、合理的建设方案,做到既节约建设成本又满足群众如厕需求。在建设方面率先落实“家庭、女性、残障、环境、员工”五大关怀理念,不断提升公厕人性化服务水平。家庭关怀,新建改建公厕全部增设“第三卫生间”,内设婴儿打理台、儿童座椅等人性化设施,彻底解决了带异性子女的父母或陪同异性老人的群众如厕难的问题;女性关怀,为解决女性如厕难的问题,将男女蹲位比例调整为1:1.5,增加女性蹲位,为广大女性提供了如厕的便利;残障关怀,在公厕中广泛增设无障碍设施,如无障碍通道、专用的洁具、与洁具配套的安全扶手等,为残障者、老人或病人如厕提供便利;环境关怀,公厕外观造型美观大方,风格及色彩与周边环境、建筑协调,公厕内干净整洁、空气清新,墙角摆放的绿植赏心悦目,部分公厕还加装擦手毛巾卷设备、自动换套马桶盖,为市民打造温馨整洁的如厕环境;员工关怀,新建、翻建公厕均配有环卫工人休息间和管理间,内部配备暖壶、桌椅板凳等基本设施,给环卫工人提供了一个驱寒避暑、间隙歇脚的休息场所,公厕保洁员的休息环境得到切实改善。
精细化管理彰显文明气息
李沧区现有环卫公厕174座,社会化公厕198座,同时已在全区覆盖安装公厕导向牌1390块。在管理体制上,强化监管、深挖细节,形成了“四级管理、三大抓手、二条主线、一套网格”的公厕管理体系,即实行环卫公司业务科、经理、管理员和保洁员的四级管理,将定期考核、评优观摩、学习培训作为公厕管理水平提升的三大抓手,将公厕管理员和保洁员作为公厕日常保洁管理的两条主线,实施网格化管理。细化工作网格,公厕共划分为21个管理网格,每个网格设置1名管理员,平均1名管理员管理8座公厕。日常工作中采用“点线面”的工作模式,即保洁员定岗定点,巡查管理员连线衔接,经理全面调度,对全区公厕实施全方位、无缝隙覆盖管理。规范作业流程,通过实践总结,将日常工作流程程序化、步骤化,即保洁员保洁实行“四查、三清、二看、一尘不染”的作业流程,管理员日常巡查采用“一看、二摸、三闻、四听”模式,使公厕日常保洁管理更加有序、高效。公厕,能够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,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。今后,李沧区将坚持不懈推进“厕所革命”,不断加快公厕建设、完善公厕内部设施、强抓公厕服务水平,真正打造民心工程,为建设美丽青岛贡献自己的力量!